四川湿热雨季不“潮”心:川渝人的防霉祛湿三件套
阅读:
每年 6 - 8 月,南方等地都会迎来持续阴雨的“梅雨季节”。而川渝地区更是持续阴雨、高湿度、高日照的湿热天气更是不仅让人心情烦闷,还会悄悄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。今天,我们就从防潮祛湿·饮食调理等方面,聊聊湿热雨季该如何科学防护,守住健康防线。

饮食篇:祛湿 + 防霉,筑牢“肠胃防线”
梅雨季湿气重、易导致乏力、腹胀等问题,可多吃“天然药食同源的祛湿食材”,赶走身体“黏腻感”。
健脾祛湿类:山药、茯苓、炒白扁豆;可煮粥、煲汤,如山药茯苓粥、白扁豆排骨汤。
利水消肿类:赤小豆(非红豆)、薏米(炒制)、带皮冬瓜煮汤效果更佳。
芳香化湿类:紫苏、藿香、陈皮,可泡水喝,或做菜时加入,如紫苏炒田螺、陈皮焖鸭。不过,祛湿食材多偏凉性,脾胃虚寒者(如容易腹泻、手脚冰凉)不宜过量,来些川味加持:花椒(温中散湿)、生姜(驱寒)、绿豆(解暑湿)。

防霉篇:严防“霉变食物”,避免健康隐患
四川盆地湿度常在70-85%,雨季则能达到85-100%,食物极易发霉,产生黄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,长期摄入可能损伤肝脏,甚至增加癌症风险。
1谷物、坚果:密封冷藏,坚果开封后3天内吃完或冷冻保存。
2干货:食品级密封罐+食品级干燥剂防潮去湿;也可用纱布包花椒、辣椒、干海带防潮又驱虫(大米、面粉等干货也可密封后放入冰箱哦)。
3水果:按需购买,局部发霉即整颗丢弃。
4剩菜:最好现做现吃,若需保存,务必彻底加热(中心温度达 70℃以上),且存放不超过 24 小时;此外,泡发超过 8 小时的木耳、有哈喇味的油脂,坚决不吃!
5豆瓣酱/泡菜坛:沿口加水隔绝空气,阴凉处存放,表面生白霉立即舀除并加高度白酒杀菌。

生活篇:防潮 + 保暖,减少“湿邪”偷袭
1保持环境干燥,用除湿机将室内湿度控制40% - 60%;衣物、被褥勤晾晒,若无阳光,可烘干后再穿,避免螨虫滋生引发过敏。
2不贪凉,注意腹部保暖,梅雨季气温多变,空调房、淋雨都可能让腹部受凉导致腹泻,空调温度不低于 26℃,淋雨后勤换衣物,还可喝杯生姜红糖水驱寒。
3适度运动,加速“排湿”,可选择室内运动(如瑜伽、跳绳、八段锦),微微出汗即可,帮助气血循环,排出湿气。
结语
湿热雨季莫心慌,川味防护有妙方;
一碗冬瓜薏米汤,祛湿养胃保安康;
几粒花椒米缸放,防虫防霉保粮仓;
祛湿防霉勤运动,腹暖身干过夏凉。

饮食篇:祛湿 + 防霉,筑牢“肠胃防线”
梅雨季湿气重、易导致乏力、腹胀等问题,可多吃“天然药食同源的祛湿食材”,赶走身体“黏腻感”。
健脾祛湿类:山药、茯苓、炒白扁豆;可煮粥、煲汤,如山药茯苓粥、白扁豆排骨汤。
利水消肿类:赤小豆(非红豆)、薏米(炒制)、带皮冬瓜煮汤效果更佳。
芳香化湿类:紫苏、藿香、陈皮,可泡水喝,或做菜时加入,如紫苏炒田螺、陈皮焖鸭。不过,祛湿食材多偏凉性,脾胃虚寒者(如容易腹泻、手脚冰凉)不宜过量,来些川味加持:花椒(温中散湿)、生姜(驱寒)、绿豆(解暑湿)。

防霉篇:严防“霉变食物”,避免健康隐患
四川盆地湿度常在70-85%,雨季则能达到85-100%,食物极易发霉,产生黄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,长期摄入可能损伤肝脏,甚至增加癌症风险。
1谷物、坚果:密封冷藏,坚果开封后3天内吃完或冷冻保存。
2干货:食品级密封罐+食品级干燥剂防潮去湿;也可用纱布包花椒、辣椒、干海带防潮又驱虫(大米、面粉等干货也可密封后放入冰箱哦)。
3水果:按需购买,局部发霉即整颗丢弃。
4剩菜:最好现做现吃,若需保存,务必彻底加热(中心温度达 70℃以上),且存放不超过 24 小时;此外,泡发超过 8 小时的木耳、有哈喇味的油脂,坚决不吃!
5豆瓣酱/泡菜坛:沿口加水隔绝空气,阴凉处存放,表面生白霉立即舀除并加高度白酒杀菌。

生活篇:防潮 + 保暖,减少“湿邪”偷袭
1保持环境干燥,用除湿机将室内湿度控制40% - 60%;衣物、被褥勤晾晒,若无阳光,可烘干后再穿,避免螨虫滋生引发过敏。
2不贪凉,注意腹部保暖,梅雨季气温多变,空调房、淋雨都可能让腹部受凉导致腹泻,空调温度不低于 26℃,淋雨后勤换衣物,还可喝杯生姜红糖水驱寒。
3适度运动,加速“排湿”,可选择室内运动(如瑜伽、跳绳、八段锦),微微出汗即可,帮助气血循环,排出湿气。
结语
湿热雨季莫心慌,川味防护有妙方;
一碗冬瓜薏米汤,祛湿养胃保安康;
几粒花椒米缸放,防虫防霉保粮仓;
祛湿防霉勤运动,腹暖身干过夏凉。
下一篇:返回列表